智慧小區作為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和重要終端,對于發展和完善智慧城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是居住品質提升的重要體現。
記者從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獲悉,為提升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在智慧小區建設中的應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社區治理、小區安全及物業管理提升等方面需求,市住房城鄉建委開展了《智慧小區評價標準》修訂工作,該標準現已完成修訂,并于10月1日正式施行。
圍繞5個方面進行修訂優化
2018年3月,重慶市發布《智慧小區評價標準》,構建了重慶市智慧小區評價指標體系,填補了國內空白,有效指導和規范了全市智慧小區建設。
《智慧小區評價標準》(2023版)主要在5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優化:新增了適宜本地推廣及市民體驗感強的智慧技術內容;整合了智能化集成管理和公共服務平臺內容;強化了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技術內容;完善了智慧場景應用服務和管理有關內容;優化了智慧小區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智慧小區評價標準》(2023版)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提升重慶市住宅小區的信息化與智慧化水平,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為民眾提供更加安全、舒適、高效、便捷的智慧化生活體驗環境,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智慧小區的規模化發展,將拉動重慶市百億級智慧產業集群發展,助力數字重慶高質量發展。
提升13項、優化9項、新增9項
本次標準修訂主要圍繞小區安全、智慧物業管理、智慧民生服務等方面,提升13項、優化9項、新增9項,將有效推動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及產品與住宅小區的建設管理深度融合,促進重慶市住宅小區智能化、智慧化水平的提高。
——小區安全方面
新增接處警對接系統,小區物業可以通過“一鍵報警”,實現與公安110接處警系統對接聯動,確保快速精準出警,提高小區安全防范水平。
提升小區視頻監控系統,針對近年高空拋物傷人、電動車進電梯自燃爆炸等事故頻發現象,通過AI視頻分析技術,實現高空拋物的智能預警與軌跡溯源;對電動車進人電梯場景實現智能識別、自主預警和具備梯控功能。同時也強化了對消防通道占用、消防火情等風險隱患的智能識別與預警。
新增智慧消防控制系統,對消防系統水壓、液位等關鍵參數的動態監管,保障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行。
新增智慧井蓋,具備防盜自動報警、24小時自動檢測井蓋狀態等功能,實現井蓋的智慧化管理,避免人員意外跌落事件發生。
新增智慧AI云算法平臺,對小區內澇等災害進行及時預警,提高小區防災減災能力。
——智慧物業管理方面
提升公共照明系統,在小區設置多功能智慧燈桿,具備信息發布、移動設備充電、一鍵呼叫等公共服務功能。
新增地下管網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對小區公共區域地下管網、管線等預埋設施的數字化管理。
提升公共廣播系統,可與市預警信息發布中心互通互聯,實現重大應急預警信息的實時聯動功能和應急疏散能力。
優化巡查管理系統,將原電子巡更系統升級為智慧巡查系統,實現對物業人員的巡查路線、巡查方式及巡查過程的可視化智慧管理和公共設施設備智慧管理。
提升完善智慧小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的要求,強化數據交互與信息安全,實現智慧場景的聯動應用,提高物業管理效率。
——智慧民生服務方面
優化便民保障內容,強化智慧產品在小區配套設施中的設置,鼓勵建設智慧充電樁、智慧AI健身設備等公共配套設施。
新增智慧康養設備和服務,鼓勵小區與專業康養和健康服務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建設智慧醫療體檢設備。
提升物業管理服務,實現在線管家應答、在線報事報修等功能,讓數據多跑路,小區業主少跑腿。
新增小區共治內容,可通過平臺發布各類小區業主大會決策信息通知、活動組織、選舉投票等功能,推動小區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目標。
全市共打造智慧小區506個
抓好智慧小區建設是落實“建設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的重要抓手,更是實現讓人民群眾住上好房子目標的有效途徑。自2018年重慶市智慧小區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共打造智慧小區506個。
據了解,智慧小區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三星級為*高等級。目前重慶有一星級智慧小區249個,二星級智慧小區179個,三星級智慧小區78個。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小區評價指標由通信基礎設施、公共應用系統、家居應用系統、智慧小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4個一級指標,公共設備監控系統和安全防范系統等8個次一級指標、45個二級指標組成。
每個指標項有對應的分值和權重,評分項滿分為100分,加分項滿分為10分。其中:得分80分及以上為三星級,70分-80分(不含80分)為二星級,60分-70分(不含70分)為一星級。